首页 成语文章正文

口口声声的意思

成语 2025年02月12日 08:06 35 炙雪

口口声声的意思

“口口声声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拼音为kǒu kǒu shēng shēng,主要用来形容某人一次又一次地说,或经常重复某种说法。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元代石君宝的戏剧《秋胡戏妻》,其中有句台词提到:“你也曾听杜宇,他那里口口声声,撺掇先生不如归去。”这表明了该成语的使用背景和语境。

基本解释

- 形容:不停地陈述、表白,或把某一说法经常挂在嘴边。

- 示例:在文学作品中,常见的用法包括《儒林外史》和《红楼梦》,例如:“后面领著一个雄赳赳的人,口口声声要会三老爷、四老爷。”以及“口口声声说,从今以后,再不见张道士了。”

近义词:有口无心、言不由衷、指天誓日等。

反义词:心口如一、言为心声、一言不发等。

“口口声声”强调的是一种反复的、可能缺乏诚意的表达方式,常用于批评那些表面上说得好听但实际上并不付诸行动的人。

口口声声的意思

口口声声是贬义词吗

“口口声声”这个词的含义是形容反复地说或经常挂在嘴边的说法。根据相关资料,这个词的情感色彩被认为是中性的,而不是贬义词或褒义词。

具体来说:

- 词义:口口声声(拼音:kǒu kǒu shēng shēng)形容一次又一次地说,或经常说,通常用于描述某种说法被频繁提及的情况。

- 情感色彩:虽然有些解释提到“口口声声”可能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,尤其是在某些上下文中,表示说话者的言辞可能不够真诚或只是表面功夫,但总体上它被视为中性词,没有明确的贬义或褒义。

- 出处: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元代的《秋胡戏妻》,其中提到“口口声声”用于描述某种反复的言辞。

“口口声声”并不是贬义词,而是一个中性词,主要用于描述言辞的重复性。

口口声声比喻什么

“口口声声”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形容一次又一次地说,或经常说,通常用来描述某人反复强调某种说法或观点。它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元代石君宝的戏剧《秋胡戏妻》,其中提到“你也曾听杜宇,他那里口口声声,撺掇先生不如归去”。

比喻意义

- 反复强调: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某人对某个观点或事情的坚持和重复,可能带有唠叨或多嘴的意味。

- 言辞不一:在某些情况下,它也可以用来比喻那些言辞不一、随口乱说的人,暗示其言论缺乏可信度或深度。

“口口声声”不仅仅是对言语的描述,更反映了说话者在表达某种情感或态度时的执着与反复。

腾飞网图文由作者发布,不代表本站立场 备案号:粤ICP备2024191152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