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成语文章正文

自相矛盾的意思

成语 2020年05月15日 03:13 37 炙雪

自相矛盾的意思

自相矛盾是一个汉语成语,拼音为 zì xiāng máo dùn。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用自己的矛去刺自己的盾,源自于《韩非子》中的一个寓言故事。

成语来源

故事讲述了一个楚国的商人,他在市场上同时出售矛和盾。他首先夸赞自己的盾非常坚固,任何东西都无法刺穿;接着又称赞自己的矛非常锋利,能够刺穿任何物体。此时,有人问他:“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,会发生什么呢?”这个问题让商人无言以对,最终引发围观者的哄笑。这个故事揭示了言语或行为之间的矛盾,说明了不可能同时存在既坚固又锋利的矛和盾,因此形成了“自相矛盾”的成语。

成语释义

自相矛盾比喻言语或行为前后不一致,互相抵触。它强调了在表达观点或做事时,必须保持一致性,避免出现自我否定的情况。这个成语常用于批评那些言行不一或逻辑混乱的人。

使用示例

- 在讨论中,如果一个人先说某个观点是正确的,随后又否定这个观点,那么他就表现出了自相矛盾。

- 在写作时,若论点前后不一致,读者会觉得作者自相矛盾,难以信服。

总之,自相矛盾提醒我们在表达和行动时要保持一致,避免逻辑上的冲突。

自相矛盾的意思

《自相矛盾》原文翻译

《自相矛盾》是出自《韩非子·难一》的一则寓言故事,主要讲述了一个楚国商人同时夸耀自己的矛和盾,最终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。以下是该故事的原文及其翻译:

原文

楚人有鬻矛与盾者,誉之曰:“吾盾之坚,物莫能陷也。”又誉其矛曰:“吾矛之利,于物无不陷也。”或曰:“以子之矛,陷子之盾,何如?”其人弗能应也。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,不可同世而立。

翻译

楚国有个卖矛又卖盾的商人,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,说:“我的盾非常坚固,任何东西都无法穿破它!”接着,他又夸耀自己的矛,说:“我的矛很锐利,无论用什么盾都不能不被它穿破!”有的人问他:“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,会怎么样?”那个人被问得哑口无言。什么矛都无法穿破的盾与什么盾都能穿破的矛,不能同时出现在一起。

寓意

这个故事揭示了逻辑上的矛盾,强调了在陈述观点或推销产品时必须保持逻辑的一致性。它提醒我们在表达时要注意前后的一致性,避免自相矛盾的情况发生。

自相矛盾最简单解释

自相矛盾是一个成语,最简单的解释是指一个人说话或做事时前后不一致、互相抵触。这个成语源自于《韩非子》中的一个寓言故事,讲述了一个楚国的商人同时卖矛和盾,他夸耀自己的盾牌坚固无比,任何东西都无法刺穿;同时又夸耀自己的矛锋利无比,任何东西都能被刺穿。当有人问他:“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,会怎样呢?”他却无法回答,从而暴露了他的言论自相矛盾。

自相矛盾常用来形容那些言行不一、逻辑不通的人或现象,提醒人们在表达观点时要保持一致性,避免自我矛盾。

腾飞网图文由作者发布,不代表本站立场 备案号:粤ICP备2024191152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