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成语文章正文

虚与委蛇的意思

成语 2020年03月19日 06:03 30 炙雪

虚与委蛇的意思

成语“虚与委蛇”源自《庄子·应帝王》,其字面意思是指对人虚情假意,敷衍应酬。具体来说:

- 成语解释

“虚”意为表面上的、虚假的;“委蛇”则指随便应顺、敷衍的态度。整体上,这个成语形容的是一种假意的、表面的应对方式,常用于描述在社交场合中出于某种目的而表现出的不真诚态度。

- 典故来源

在《庄子》的故事中,列子向他的老师壶子介绍了一位能预知生死的巫师季咸。壶子通过虚与委蛇的方式,巧妙地让季咸感到困惑,最终使得季咸逃避了与他继续的接触。这一过程展示了壶子对季咸的智慧和对其伪装的洞察力,反映了“虚与委蛇”的深层含义,即在面对他人时,采取一种灵活而不失礼貌的应对策略。

- 用法

该成语通常用作谓语、宾语或定语,适用于描述在社交场合中出于策略或礼貌而采取的敷衍态度。例如:“在这种场合,他只能虚与委蛇,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冲突。”。

总之,“虚与委蛇”不仅仅是一个成语,它还蕴含了深刻的哲理,提醒人们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,灵活应对的重要性。

虚与委蛇的意思

虚与委蛇典故

成语“虚与委蛇”源自《庄子·应帝王》,其典故讲述了一个关于虚情假意和应付的故事。

典故背景

在战国时期,郑国有一位名叫季咸的神巫,他能够准确预知人的生死和祸福,因而受到人们的崇拜和畏惧。人们见到他时,常常因为害怕而逃避。列子(列御寇)对季咸的能力感到惊叹,便将他推荐给自己的老师壶子。

壶子对季咸的能力并不信服,他决定通过几次见面来试探季咸的真实水平。第一次,季咸告诉列子,壶子命不久矣;第二次,他又说壶子的气色好转,可以再活一个月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季咸的预言不断变化,最终在第四次见面时,季咸因感到恐惧而逃跑。

壶子解释说,他之所以能让季咸感到恐惧,是因为他故意展现出不同的状态,让季咸无法看透他的真实情况。壶子用“虚与委蛇”的态度来应对季咸,最终使得季咸不敢再来。

成语释义

“虚与委蛇”字面意思是“虚假而随意应付”,引申为对人虚情假意,敷衍应酬。成语中的“虚”指虚假、不真实,而“委蛇”则有随意应付的意思。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在社交场合中,出于礼貌或其他原因而表现出的假意和敷衍。

读音与用法

成语的正确读音为“xū yǔ wēi yí”,其中“蛇”字读作“yí”,而不是“shé”。这一读音的由来与古代汉字的多音性有关,“蛇”在这里表示“曲折通过”的意思,而非指代爬行动物。

在现代汉语中,“虚与委蛇”常用于描述那些表面上热情周到,实际上却是敷衍了事的行为。例如,在商务交往或社交场合中,某些人可能会表现得非常热情,但实际上并不真心。

通过这个典故,我们不仅可以理解成语的来源,还能领悟到在处理人际关系时,真诚与虚假之间的微妙平衡。

虚与委蛇形容什么人

成语“虚与委蛇”主要用来形容那些对人虚情假意、敷衍应付的人。这种行为通常出现在社交场合中,表现为表面上的热情和礼貌,实际上却缺乏真诚和实质性的关心。

成语的来源与含义

“虚与委蛇”出自《庄子·应帝王》,原文中提到的情境是一个人为了应对他人而表现出虚假的态度。这个成语的意思是:

- :指表面的、虚假的。

- 委蛇:在这里指的是随便应顺、敷衍的态度。

成语整体上表达了对人假意周旋、敷衍应付的态度,常用于描述那些在社交场合中不愿意真诚交流,而是采取表面功夫的人。

使用场景

在实际应用中,“虚与委蛇”可以用来形容以下几种人:

- 社交场合中的应酬者:在聚会或商务活动中,表面上热情迎接他人,实际上却并不关心对方的真实感受。

- 职场中的同事:在工作中,可能会对不喜欢的同事表现出虚假的友好,以便于完成工作任务或维护表面的和谐。

- 人际关系中的敷衍者:在朋友或亲人之间,可能会因为某种原因而对对方表现出敷衍的态度,而不是坦诚相待。

总之,“虚与委蛇”形容的是一种不真诚的社交行为,反映了人际交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。

腾飞网图文由作者发布,不代表本站立场 备案号:粤ICP备2024191152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