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成语文章正文

曲高和寡的意思

成语 2017年07月07日 23:58 44 炙雪

曲高和寡的意思

“曲高和寡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拼音为qǔ gāo hè guǎ。其字面意思是“曲调高深,能跟着唱的人很少”。这个成语源自战国时期楚国文学家宋玉的作品《对楚王问》,其中提到不同曲调的受欢迎程度,通俗的曲子如《下里巴人》能引起数千人和唱,而高雅的曲子如《阳春白雪》则只有少数人能理解和跟唱。

成语的含义

- 原意:最初指的是知音难得,强调高雅的艺术或思想往往难以被大众理解。

- 现代用法:现多用于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,能理解的人很少,含有一定的讽刺意味。例如,某些高深的学术论文或艺术作品,虽然价值高,但由于其复杂性,往往难以引起广泛的共鸣。

相关例句

- “这篇学术论文的见解精辟,只可惜曲高和寡,很少人能真正理解。”

- “在这个大众文化盛行的时代,真正的艺术作品往往显得曲高和寡。”

总之,“曲高和寡”不仅反映了艺术和思想的高雅与深奥,也揭示了人们在欣赏和理解这些作品时的局限性。

曲高和寡的意思

曲高和寡用来比喻什么人

“曲高和寡”这个成语源自战国时期楚国的宋玉,他在《对楚王问》中提到,曲调越高雅,能够跟着唱和的人就越少。这一成语最初用来比喻知音难得,后来逐渐引申为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,能理解的人很少。

用来比喻的人群

- 卓越不凡的人:通常指那些才华出众、品德高尚的人,他们的思想和作品往往难以被普通大众所理解。例如,艺术家、哲学家等,他们的创作和思想可能因为过于深奥而难以引起广泛共鸣。

- 自命不凡的人:有时也用来形容那些自认为高人一等、与众不同的人,他们的言行可能与社会主流脱节,导致他人难以理解或接受。

- 孤独的追求者:在某些情况下,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形容那些追求高雅艺术或思想的人,他们可能因为追求的目标过于高远而感到孤独,难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。

“曲高和寡”不仅仅是对艺术或作品的评价,也可以用来描述某些人的性格特征和社会地位,反映出他们与周围环境的差异和隔阂。

曲高和寡下一句怎么接

“曲高和寡”的下一句是“妙伎难工”。这句话的意思是,曲调高雅,能够跟着唱的人就少;言论或作品不通俗,能理解的人也很少。这一成语出自三国时期阮瑀的《筝赋》,原文中提到“曲高和寡,妙技难工”,强调了高雅艺术的难以被大众接受和理解的特性。

在古代,宋玉在《对楚王问》中通过一个故事阐述了这一观点:当一位歌者演唱通俗歌曲时,跟随的人数众多;而当他演唱高雅的曲调时,能够和唱的人则寥寥无几。这反映了高雅艺术与大众之间的距离,表明知音难得,理解深奥作品的人也相对较少。

腾飞网图文由作者发布,不代表本站立场 备案号:粤ICP备2024191152号